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速或在5.5%到6%

admin 336 0
“即使疫情来临,产品的国际分工这件事情是没有改变,全球性产业链形成的趋势不可逆。实际上,全球化的进程没有中断,全球一体化在持续加深,而中国将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月2日,以“大重构与新竞合”为主题的2021年《哈佛商业评论》中国年会在京召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主旨演讲中提出了上述观点。他表示,过去中国只是在被动应对全球议题,现在则是主动应对,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中国只有更深度地加入这个全球化,才能更加深入地融入世界、发展自己。
对于很多人提出当今世界存在“逆全球化”、“产业链断裂”,姚洋表示这个判断是不准确的,他认为全球化的进程不会因为疫情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相反,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仅没有中断,事实上还在进一步加深。
“为什么我认为全球化有极高的韧性呢?经济学家和非经济学家(一个)很重要的差别,就是信不信国际分工、信不信比较优势?经济学家大部分是相信的。”姚洋称,即使是疫情来临,产品的国际分工也没有改变的。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想发展再工业化难度非常高、成本无法支撑。中国在人力、网络等领域拥有的巨大优势,使得世界与中国脱钩是不可能的。
姚洋表示,尽管极少数高科技企业在产业链上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与此同时,得益于中国过去一年多不对称的经济恢复,一些企业反而得到了提升。根据国外商会的调查,绝大多数企业仍然愿意留在中国,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愿意在中国扩大生产。
中美贸易状况在过去几年先是有所下降,今年以来又开始回升,姚洋表示,中美没有脱钩,反而是再挂钩的过程。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与GDP占全世界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这说明整个世界对中国的依赖度在上升,而中国对世界的依赖度在下降,过去十多年间,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大大加强了。
去年,中国大陆的制造业占世界的比例上升到了29%,姚洋指出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把美国、日本、德国这三个制造业强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加起来,刚刚比中国高了一点点,这说明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加强了。”
对于“双碳”目标,姚洋指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挑战是巨大的:“我自己判断,在未来10年里,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仍然会在5.5%到6%之间,‘十四五’提出来能源效率每年要提高3%,煤炭要降低10%,大概带来8%的(碳)排放下降,平均到每年1.6%,排放总体每年下降4.6%,尚不及经济增长速度。要达到碳达峰这个目标,恐怕在能源结构上还要做更快的举动。”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标签: 中国 北京 日本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