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构建安全韧性城市:是应对“黑天鹅式风险”的必然选择

admin 645 0
专家谈构建安全韧性城市:是应对“黑天鹅式风险”的必然选择-第1张图片-首页-安信9

2021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频频出现公共卫生危机、极端天气灾害等“黑天鹅事件”,为城市治理带来挑战。加快建设绿色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提升城市安全与防灾能力已经成为国际化都市发展的共识。
10月12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在南京举办。会议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安全韧性城市”为主题,围绕如何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升安全发展能力、探索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径、建设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南京市代市长夏心旻在致辞中表示,建设安全韧性城市,既是特大城市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前提。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正式提出了“建设韧性城市”,包括南京在内的国内许多城市也正在建设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在对照安全韧性城市标准和国内外先进城市实践后,夏心旻指出,南京还存在着城市韧性不足、对重大风险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高等差距,下一步将依托咨询会议平台与专家学者长期合作,在补齐短板方面下功夫。
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在发言中指出,当代城市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极端天气变化导致的灾害常常超过预估,新技术为城市带来机动性的同时也增加了风险,万物互联导致了风险和危险互联,快速发展与高度国际化让城市脆弱性增加,冠状病毒流行常态化也带来挑战,与此同时工业文明的规模化集聚也导致了城市生命线变得脆弱。
“不确定性是现代城市最难对付的风险因素,应对不确定性的大灾害只能增强(城市)韧性。上个世纪80年代国际上就提出韧性城市是应对黑天鹅式风险的必然选择,任何个人、组织、体系、国家都要反脆弱,要增强自己的韧性。”仇保兴称。
仇保兴表示,韧性城市是具有吸收未来对其社会、经济、技术系统和基础设施的冲击和压力,仍能维持基本的功能、结构、系统和特征的城市。韧性城市可以体现在结构韧性、过程韧性和系统韧性三个方面。从韧性城市的规划要素看,理想的城市需要满足活力宜居、安全韧性和绿色微循环的铁三角模型。
“韧性城市实际上是对原有的工业文明时代的城市规划建设模式的一种创新,是政府观念的变革。因为我们整个管理体系适应的是工业文明,但是对新的不确定性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不适应的,所以要重新适应起来。”仇保兴称。
对于如何建设韧性城市,仇保兴给出了建议。他认为,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要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进行持续研究,要逐项分析城市生命线工程的脆弱性和治理成本,可以通过在超大城市建立“反磁力”中心,深化网格式管理等方式,渐进式、迭代式地建设韧性城市。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表示,城市是一个具有生命特征的复杂系统,特大超大城市的经济体量巨大,它的系统结构和运行机制就更加复杂,潜在的危机与风险点就更多。
增强城市韧性,迫切需要强化系统观念,需要以治理思维来增强城市的韧性。
对此,史育龙给出了他的建议:总体上要强化系统思维,统筹发展安全,要补短板弱项,要转变认识观点。要重点排查重要的衔接点和重要路段等容易发生致命风险的关键环节,从抓应急响应到抓日常维护,要高度重视流动人口、老幼人口密集的公共区域的安全隐患,要更加注重从战备到平战结合的转变,来完善应急防控体系,要从人防为主到人防技防相结合,要从自上而下管控为主转变到多方的协同治理。
“我国一些城市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重面子,轻里子’的状况,也就是大家通常讲的:重速度,轻质量;重处置,轻预防;重效益,轻安全;重地上,轻地下;重表面,轻基础;重眼前,轻长远;重产出,轻投入;重硬件,轻管理等问题。”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原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称,。
对于韧性城市建设,闪淳昌也提出了建议: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施策;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信息化,让城市更智慧,更聪明,更安全;要以国家标准《安全韧性城市评价指南》为抓手,补短板、强弱项;要构建新时代社会治理体制,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下大力气提高广大公众的忧患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培育安全文化,普及防灾减灾救灾常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标签: 中国 科技 经济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