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预计减退税2.5万亿提振信心,赤字率重回“警戒线”内

admin 266 0
备受关注的2022年积极财政政策具体内容揭晓。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去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今年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今年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
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另一方面,今年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
留抵税额退税制度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硕士生导师、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秘书长宫映华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此前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到300万的部分已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相当于适用税率为10%,此次再减半,也就是适用5%的税率,远低于优惠政策前的小微企业20%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这项政策又进一步加大了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力度。
武汉大学财税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熊伟向澎湃新闻记者指出,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的减税降费方面,很大的一个亮点就是扩大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的适用范围,预计其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
熊伟进一步解释,增值税是一种抵扣税,用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就是当期的应纳税额。如果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或者说,销项税额不足以抵扣进项税额,就会造成应纳税额为负数,意味着一部分本可抵扣的税款滞留在国库,形成留抵税额。以往的规则是,这部分留抵税款可以用于下一个纳税期限的抵扣;下一个期限还抵扣不完的,可以一直往后转,直至被抵扣完毕。
“按照这个逻辑,从理论上说,纳税人与政府之间的利益是平衡的,但是,这会导致纳税人的资金被占用,增加融资成本。特别是对融资困难的企业而言,如果能及时得到退税,而不是采用留抵的方式,将是莫大的喜讯。从增值税的原理上看,用退税的方式解决留抵税款,也是一种最科学合理的方式。”
熊伟介绍,我国自2019年起实行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因为历年来积累的留抵税额数量过于庞大,中央担心财政承受能力不够,当时允许退还的只是局限于政策实施后新增的留抵税额。“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减税降费政策,将留抵税额退税制度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开始允许退还纳税人2019年之前累计的留抵税额。”
他表示,1.5万亿的规模,落实到位之后,对于解决企业的资金压力,就是一项非常有力的政策举措。这个制度广泛推行后,也有利于理顺增值税的制度逻辑,对后续增值税立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报告称,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这相当于国家对企业创新给予大规模资金支持。
宫映华指出,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体现了税收政策方面的鼓励创新、鼓励研发。
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叶永青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制造业发展,鼓励创新,加强环境保护,支持生育、就业保障以及房地产行业的合理循环等若干关键词构建了对双循环、低碳经济的整体构想。而在这些领域,税收政策的动态都是顶层设计的重要考量;在鼓励创新上,报告提及了研发加计扣除100%和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在环境保护上,对低碳的有效激励约束势必引发对碳税的思考;对于房地产行业,虽然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及房地产税,但是业内的共识仍然是在一段时间内有相当可能会作为长效机制落地。
“而作为经济发展未来的人口政策,很大程度上也将和个人所得税的进一步改革相联系。因此,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仍然需要着眼于税收制度的发展。”叶永青说。
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重回“警戒线”内
政府工作报告称,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政府工作报告表示,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加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可用财力明显增加。今年安排中央本级支出增长3.9%,其中中央部门支出继续负增长。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
报告要求,要用好政府投资资金,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强化绩效导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首席分析师叶凡向澎湃新闻记者指出,今年的财政赤字率拟按2.8%安排,与2019年持平,连续两年维持0.4个点的下调幅度,这一方面体现出疫情之后经济持续恢复,财政也逐步回归常态,重新回到“警戒线”以内;另一方面也是对于财政安全与平衡的长期考量。
“今年赤字率的下降并不意味着积极财政力度的下降,‘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从收入角度看,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同时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高于去年3.58万亿的完成额,可用财力将明显增加;从支出角度看,方式上中央财政将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项目资金使用绩效导向,同时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从收支两条线,对今年财政的积极程度都将有所保障。”叶凡说。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吴一平也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国有金融机构等国有利润和预期经济好转带来的财政收入增加,这两大因素将会增加今年的可支配财力;各级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继续压缩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
“综合上述两方面因素,整体赤字率会相对下降。赤字率的下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宏观经济有序循环,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吴一平说。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标签: 上海 科技 房地产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